生活即教育 勞動即學習
——通州灣三余小學"棉棉情絲"勞動實踐活動紀實
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引下,通州灣三余小學在五一勞動節(jié)前夕開展了別開生面的"棉棉情絲"生活化勞動課程。這場"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探索,將墾牧文化融入教育現(xiàn)場,讓棉田成為最生動的教科書,通過"校內(nèi)實踐+校外基地"雙軌并行,讓學生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勞動價值,傳承棉耕文化。
校內(nèi)實踐·墾牧園里播希望
在校內(nèi)"墾牧園"實踐基地,孩子們遵循"行是知之始"的教導,化身"小棉農(nóng)",在家長志愿者的指導下學習制作棉花育苗缽。他們小心翼翼地將營養(yǎng)土裝缽、壓實,為棉籽打造溫暖的"家",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喜悅。
基地揭牌·校社共育新篇章
學校與紅專村、大樂村、廣運村共建的"棉文化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實踐基地占地10畝,由學校與社區(qū)共同規(guī)劃建設?;貏?chuàng)新采用知識課堂、實踐體驗、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拓展"四維一體"育人模式,將陸續(xù)開設"育苗-管護-采摘-紡織"系列課程,打造完整的勞動教育鏈條。
田間課堂·實踐感悟助成長
在首次育苗課堂上,紅專村村委會工作人員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棉花知識課。從棉花的生長周期講到種植要領,讓孩子們詳細了解了棉花的相關(guān)知識。
隨后,學生走進棉田實踐區(qū)。在老農(nóng)手把手指導下,孩子們揮鋤整地、鋪設地膜,親身體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耕勞作。"原來地膜要這樣鋪才能保溫保濕!""農(nóng)民伯伯真不容易!"盡管汗流浹背,但孩子們的熱情絲毫不減。沾滿泥土的小手,是最美的勞動勛章。
這場浸潤"大有晉"文化的教育實踐,后續(xù)將通過成長觀察、紡織體驗等跨學科活動,持續(xù)深化"生活教育"內(nèi)涵。三余小學以棉為媒,將百年墾殖文化化作生活教材,正是對陶行知"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理念的當代詮釋。
(供稿:通州灣三余小學 季永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