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_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_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今天是
手機版
您的位置: 首頁 >陶花燦爛>詳細內容

陶花燦爛

學做教師,且行且思——一個普通中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敘事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3-04-09 16:25:00 瀏覽次數: 【字體:

“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

——題記(于漪語)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數學教師。高中畢業后,僅讀了2年師范專科就成為了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工作19年來,我邊工作,邊學習——學習教育理論,學習專業知識,學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學習、實踐的基礎上,我不斷反思,反思失敗的教訓、反思實踐的收獲,反思前行的方向。反思,伴我從一名稚嫩的青年教師逐漸成長為一名特級教師。

在失敗中反思,我悄然起航

一次深刻的比賽,引發我研究教學

我1994年參加工作,剛開始工作的幾年,為了盡快出成績,我的眼里只有平均分、優分率和升學率。我整天忙于選題、做題、改題、講題,沉迷于題海戰術,學生的學習也變得十分機械。那時根本沒有意識去研究課堂教學,研究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教學的藝術,研究學生能力的獲得和提高。真正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已經是工作七、八年以后的事情了。

2001年,我幸運地遇到了我的恩師——江蘇省著名數學特級教師徐澤洲。當時徐老剛從南通中學退休,受聘我校擔任顧問。那時我正準備參加市直中學高中數學優秀課評比。徐老手把手地精心指導我如何備課、上課、磨課。為了上好課,我仔細斟酌每一個環節,反復推敲每一句課堂語言。評優課上下來,自我感覺好極了,自認是我上過的最好的一節課了,心想一等獎跑不掉了,可結果卻給我兜頭澆了一盆冷水,只獲得了市區二等獎。在很長的時間中,我的情緒黯淡到了極點。事后,徐老尖銳地向我指出,對當時的我來說,上課發揮得確實已算不錯了,但長期散漫的教學習慣、落后的教學理念使得我與名校的教師尚存在不小的差距。要改變現狀,必須走出去,多聽課,多聽名師的課,吸收先進理念,不斷感悟反思,并努力吸收,融于自身。這猶如當頭棒喝,使我清楚了前進的方向。

徐老在擔任我校顧問期間,每周都堅持聽課,遇到有公開課、優秀課評比等活動,更是每課必聽,甚至同一課要聽上幾次。每次遇到這種機會,我都陪同一起聽課,聽完課后必做的功課是認真聽徐老評課,并認真記錄,事后再仔細揣摩,并將對自己有啟發的建議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開始,我是只聽不評,后來,徐老鼓勵我積極參與評課,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一開始,我要么語言零亂、不知所云,要么淺嘗輒止,無法深入。但隨著思考的深入,我對課堂的理解也趨于深刻,評課也逐漸能切中要害,常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并常能就一些問題與徐老展開深入的研討,為此也經常得到徐老的肯定。堅持聽課、及時反思、勤于實踐,使得我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不斷提高。

一次落選的評比,促使我關注科研

2003年上半年,學校推薦我參評南通市直學校教壇新秀。當時我30歲,剛評上一級教師,在執教畢業班、輔導學生競賽方面成績較為突出,評審之前可謂信心滿滿,自認評上市直學校教壇新秀應該是十拿九穩的事。可結果卻事與愿違,我在評選中名落孫山。后來打聽到落選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教科研方面的材料欠缺。在那次評審之前,我總共才發表過兩篇“豆腐塊”小文章。這次評審對我打擊挺大,痛定思痛,那年暑假,我憋著一股子勁,結合以往對試題的研究,嘗試寫一些試題分析類文章。一個暑假寫出了二三十篇,投出去竟然全都發表了。現在回頭看這些文章,基本都不能稱之為論文,但當時對我自信心的提升所起的作用卻是巨大的。現在我還樂此不疲地做著這件事,雖然由于時間關系寫得少了,但一直堅持著。研究習題,發表文章,不為功利,只為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隨著研究的深入,徐老鼓勵我寫一些教學反思性文章。我結合當時競賽輔導在課堂教學的實踐,撰寫了第一篇教學反思性論文《競賽輔導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的嘗試》,發表在《數學教學研究》雜志上。這是我個人真正意義上勉強稱得上是論文的文章。后來每年都能發幾篇類似的文章。近幾年,我堅持一個原則:上一節公開課,寫一篇反思性文章。文體不局限于簡單的教學案例,形式逐漸多樣化: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材分析、教后反思、教法探究等。文章發表不片面地追求數量的多少,而盡可能在質量上求精。這兩年,也逐漸叩開了一些國家級刊物的大門,一些基于實踐的反思性論文也陸續被《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教學與管理》等核心刊物錄用,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我嘗到了反思的甜頭,開始享受反思帶來的樂趣。

在學習中反思,我明晰方向

2004年,在如東“金帆杯”教科研活動中,我第一次聆聽了李庾南老師的公開課。那一次聽課對我的觸動實在太大了,李老師營造出來的研究氛圍簡直把我聽傻了。本想認真記錄的我已經顧不上記錄了,我仿佛也成了一名愉快的初中生,完全融入到了課堂學習之中。回來后,我認真向徐老匯報了我當時的感受。徐老因勢利導,推薦我閱讀李庾南老師的《數學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由于當時迫切地希望轉變自己課堂教學的單調局面,我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常常是讀上幾個案例便迫不及待地嘗試著在課堂上模仿運用。這樣的模仿有時很奏效,但有時卻在中途迷失了方向。仔細想來,最主要還是沒能充分透徹理解的緣故。

與李庾南老師開始有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已是2008年了。那年南通市教育局遴選第一梯隊名師培養對象(增補),我有幸成為幾名候選人之一。李老師作為評委聽了我的一節公開課。聽完后與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對我提出的關于《數學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問題進行了認真而詳細的解答。她鼓勵我說: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你有現在的基礎當屬不易,但不能滿足,應有更高的追求,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要在教科研中求發展。那次遴選活動,后來由于整體條件與他人尚存在較大差距而未能入選,但李老師的話卻給我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2009年,南通市遴選第一梯隊名師培養預備隊成員。經過材料評審、封閉備課、現場上課、論文答辯、現場考察等多項考核,我成為預備隊的一員。第一梯隊,實際上是一個“專業發展共同體”。這個團隊,由南通市教育局王笑君副局長親抓落實。南通市教育局為一梯隊教師的培養專門成立了導師團,聘請了成尚榮、朱嘉耀、李吉林、李庾南、汪乾榮、何廣余、嚴清、徐澤洲等知名大師擔任導師。導師們為我們修筑了專業成長的快車道。暑期研修、會課研討、送教下鄉、讀書沙龍、團隊展示等活動豐富精彩,我們在活動中汲取營養,快速成長。活動中,結識了一批中青年才俊,陳杰、張曉冰、徐賓、鞠九兵、管宏斌、王曉東、張淳……他們的成長故事給我以激勵,他們的成長歷程給我以啟示。我開始在一個新的高度審視自己的教師生涯,以往的迷惑、困頓逐漸變得清醒、澄明,想成為一名特級教師的愿望也愈加強烈。經過不懈的追求,2012年我通過了江蘇省第十二批特級教師評審。

在實踐中反思,我漸入佳境

教師的生命在課堂,教師的光彩在課堂。為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我嘗試著將自己的一些想法搬到課堂上,并不斷反思總結。我做過很多小的教學實驗,現在看來可以說是一些微型課題。結合當時競賽輔導的一些做法,把它們嫁接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進行競賽輔導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的嘗試;結合整體教學的研究,我嘗試進行單元教學法;結合對教學主線的研究,我嘗試將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教學框圖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在實踐、反思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我的課堂教學水平也得以提升。2004年在南通市骨干教師市級培訓班上開設公開課《ax2+bx+c>0型不等式的解題策略》,2005年在南通市第四屆“走進新課程”暨高中課改會課活動中執教公開課《兩角和與差的余弦》。雖然那時的教學還不夠老練,還存在諸多問題,但設計新穎,教學過程自然流暢等特點還是獲得了同行們的一致好評。

鑒于攻讀教育碩士學習期間對數學閱讀教學進行了較為充分的理論研究和大量的教學實踐,我在與徐老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后,決定將高中數學“閱讀·引導·提煉·探究”教學模式作為我研究的主要方向。“閱讀·引導·提煉·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之上的。開始階段,我只是在日常課堂上嘗試,我把每一節課都當作公開課來對待,不斷涵養積聚,不斷反思創新。后來我嘗試著在各級各類公開課上運用。在最近兩三年中,我有了更多的外出交流、研討的機會。三年中我上公開課、作專題講座三十余次,并在省教育學會組織的優質課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第一名。

我把每一次交流都看作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課前認真研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精心準備教案,反復修改課件。課后認真聆聽專家指導,與同行進行思維碰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每一次公開課的學習收獲遠高于一張證書本身的價值。

我曾有兩次執教公開課《數列的概念及表示》的經歷。我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9年,我參加南通市教育局組織的赴陜西咸陽支教活動。課堂上,為了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我從地域文化入手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內容是我們南通地名童謠:一人巷,二溝頭,三里墩,四步井,五步橋,六洪閘,七佛殿,八里廟,九華山,十里坊(視頻),隱含一列數:123,…,910。操作時,我從比較陜西咸陽和江蘇南通的地域文化入手(展示代表兩地文化特征的圖片),切入到南通種類繁多的方言文化,從而轉到南通地名童謠(播放視頻)。在呈現童謠內容之后,為了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南通的地方文化,我又當場用南通話復述一遍。在我敘述結束以后,全場鼓掌,課堂氣氛格外熱烈,師生之間的陌生感蕩然無存。

2012年,應邀在江蘇省特級教師論壇活動中再次執教《數列的概念及表示》。由于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我沒有使用與在咸陽支教同樣的情境,而是將北師大版教材章前引言中的天文學故事進行了改編,設置成閱讀材料。閱讀材料呈現故事的前半部分內容,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去猜想、發現。以真實的故事創設情境,同時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這樣的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這節課的基礎上,我寫出了文章《情境創設:因人、因事、因境----從《數列的概念及表示》情境創設的四易其稿說起》,最后發表于核心刊物《教學與管理》雜志上。 

基于“閱讀·引導·提煉·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能否將這一相對機械呆板的操作模式發展為一種更符合規律,且與時俱進的教學范式,或是逐漸擺脫這種操作模式的束縛而回歸更自然本真,又生動靈活的課堂教學,這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學做教師,學做一個有風格的、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猗县| 依安县| 遵义市| 台中县| 马关县| 临澧县| 扎鲁特旗| 徐汇区| 德保县| 灌云县| 景德镇市| 南京市| 沾益县| 来凤县| 茌平县| 保山市| 天津市| 闵行区| 大城县| 鹤峰县| 屯昌县| 卫辉市| 霍林郭勒市| 驻马店市| 铁岭县| 如皋市| 卢湾区| 克山县| 额敏县| 略阳县| 漳州市| 榆树市| 赤峰市| 商都县| 郯城县| 绥德县| 嵊泗县| 信丰县| 陕西省| 麟游县| 宜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