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_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_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今天是
手機版
您的位置: 首頁 >行知書屋>詳細內容

行知書屋

行悠然之“陶路” 知“拔節”之道遠——陶行知教師專業化思想及其啟示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3-12-03 09:03:44 瀏覽次數: 【字體: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教師的專業化是指專業成長、專業成熟,是由非專業人員轉向專業人員的過程。它包括教師個人職業理想的明確化,個人職業道德與社會道德要求的一致化,個人職業責任感與個人生命成長的統一化,個體主體性的高度張揚與教育實踐、教育改革的密切化。教師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農村教師是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也是制約農村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之一。長期以來,農村教師扎根基層,為農村基礎教育事業默默奉獻,但由于忽視專業化發展,制約了農村教育事業的進步和農村教師自身的成長。通過“教師專業發展”來促進教育改革,實現素質教育的理想,是目前我國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的強大動力。被譽為“萬世師表”的陶行知先生雖然是20世紀的教育家,但其教育思想卻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其中蘊涵的博大精深的教師專業化思想對今天的教育仍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德育首位——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前提

  陶行知認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有崇高的道德修養。教師是一種崇高而偉大的職業。教育人、全面培養人的素質是每個教師都要承擔的共性任務。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面對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向學生言傳知識的同時,也在身體力行教師的職業道德。因此,專業道德的提升是教師隊伍專業化的重要內容。

  首先,教師要有社會責任感。教師是推動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的直接動力,而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提高全民素質的有力保證。其次,教師要愛崗敬業。當前,農村教師待遇普遍偏低,很多教師滋生了不良的思想和情緒,有些教師一心想跳出農村,往經濟發達地區、城鎮調動,轉公務員,考研究生,還有的熱衷于搞有償家教,把正常教學當副業。要使農村教師走上專業化的道路,除了要提高他們的經濟待遇外,對他們職業認同感的教育也是亟待加強的。最后,教師要熱愛學生。專業化的鄉村教師,應把學生當作自己培育的對象,把學生看作有獨立人格的人,以誠相待,關愛有加,教學相長。

  二、愿景構建——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基點

  陶行知先生一生好學,曾指出:“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惟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學好。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因而,為了一生的學習與發展,農村教師做好適當的職業規劃是必不可少的。專業愿景是教師對未來專業發展所描繪的“風景線”。農村教師隊伍要實現專業化發展必須使每個教師要樹立自己的專業理想、專業信念,要規劃好個人的專業發展目標,尋找體現個人專業發展價值的幸福點。只有使每個教師都有了自己的專業發展愿景,才能產生驅動力。同時,個體愿景與團隊愿景要保持一致性,團隊愿景與學校發展愿景要保持“同頻共振”。構建教師專業愿景是實現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必要條件,學校必須讓每位教師們人人有愿景,個個有目標。

  三、終身學習——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引擎

  農村教師要想實現專業化,還應該要有接受職后教育的心理預期,也就是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視終身教育,他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本專業知識的最新科研成就,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水準。

  陶先生認為,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理由有三:一是跟上時代進步、社會進步的需要。“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須及時好學。”二是維系教師教學生命的需要。陶先生說:“一些人做了幾年教師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還是因為不好學,天天開留聲機,唱舊片子,所以難免覺得疲倦起來。”“有些人一做了教師,便專門教人而忘記自己也是一個永久不會畢業的學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長進,甚而至于未老先衰。”三是適應學生好學的需要。“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喜歡和教師賽跑……我們的確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要教學生向前進、向上進,非自己努力向前進、向上進不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新觀念、新知識、新理論不斷涌現,任何不堅持學習的教師都是難于適應形勢需要的。農村教師要想走上專業化的道路,就要不斷地堅持學習,做一個勤奮的終身學習者。也只有這樣,農村教師才能不落后于時代, 擔負起知識和文化傳遞者的重任。

  四、校本培訓——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主徑

  陶先生在1930年所作《曉莊三歲敬告同志書》中說:“教學做合一理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二是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學,乃是教人學做事。無論哪方面,‘做’成了學的中心及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學得好,就須做得好,以收手腦相長之效。”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給我們今天的農村教師校本培訓很多啟示。

  首先,教師培訓的內容應切合教師的實際需要。重點是幫助解決教學中產生的實際問題,解決新課程的實施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提高教師執行新課程改革的能力。其次,教師培訓的落腳點必須要強調“做”。陶行知先生強調:“生活教育之教與學,必須是以做為中心。做是發明,是創造,是實驗,是建設,是生產,是奮斗,是探尋出路。”作為培訓者,就不能僅僅通過講座、面授等單向傳遞方式培訓教師,還要給教師提供實踐平臺,把教學、培訓、研修結合起來,使教室成為研究室、培訓室,教師在教學中學會教學,在鍛煉中提升水平。再次,在教師培養過程中必須實施有效的專業引領。強調在實踐中鍛煉和培養教師,并不否定專業引領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促進作用。

  五、理性反思——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關鍵

  陶行知認為:“真正之做是在勞力上勞心”。這里的“勞力”相對教師而言就是教師的教學實踐,“勞心”相對教師而言就是教師的教學反思。美國學者波斯納也說過“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倡導教學反思,做反思型教師是課改的新理念,也是新世紀農村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要務。首先要強化反思意識。通過學習、討論,老師需充分認識到反思是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其次要將反思常態化。逼迫自己每次授課后寫教學反思,每月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教學反思供交流研討。第三掌握反思的方法。要掌握常用的反思方法,如:問題追問質疑法、教學錄像再現法、關鍵環節比對法等,重點從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方法的實施,教學效果的取得等方面進行反思。第四交流反思成果。教師應努力做到個體反思與群體反思相結合,定期互相交流反思成果,共同探討熱點問題。第五反思后再實踐。通過“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來促進自我成長。經過類似多次的循環往復,農村教師將從中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教師的定位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從職業教師向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轉變,實現專業化的發展目標。

  六、“草根”科研——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階梯

   “蓋教育之舉措,悉當根據于學理。學理幽探,研究始明。教育學術,吾人所宜研究,庶南轅無北轍之虞,作到有理解之效也。”陶行知要求教師不斷吸取本專業知識的最新科研成就,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水準。“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草根化研究是指農村教師以鄉土文化為研究場景,以本校實際為立足點,以自我教學問題為中心,旨在達成自我專業成長的研究方式。草根化研究有“誰不說俺家鄉好”的故鄉情結。在實踐中,鄉土即資源應把握以下原則。其一,來源:生于斯。鄉村教師要始終把教學資源開發的立足點聚焦在“土生土長”的鄉土地上,做到教學“腳踏鄉土地,頭頂鄉土天”,走有農村特色的教學資源開發和發展之路。其二,培育:長于斯。農村教師對鄉土資源的發現和培育要因地制宜,量體裁衣,處處留心,點滴積累,特別是對學校周邊環境資源的特點,地區民風民俗的特色等等同日常教學相呼應的結合點,更需深入思考和挖掘,以期將其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其三,開發:用于斯。鄉土資源的利用需要整體的實踐規劃和開發利用,即清楚以何種方式,通過什么途徑,在何時,在何地,需要哪些支持等對有價值的資源進行歸類、統整與二次開發,從而提升資源的利用率與有效率。“草根研究”能有效歷練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豐潤課程內涵與學生生命歷程。

  七、自覺觸網——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利器

  陶行知先生曾說,“必須一面教,一面學;教到老,學到老。一位進步的教師一定是越教越要學,越學越快樂。”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新觀念、新知識、新理論不斷涌現,任何不堅持學習的教師難免落伍。

  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學校信息閉塞、條件較差、經費缺乏,教師的多渠道學習缺少了平臺。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農村教師提供了解決這一難題的途徑。一臺電腦、一根寬帶,就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能滿足教師對教學問題隨時探討的需求。過去覺得農村學習與教研資源匱乏,無教育類報刊圖書可看,現在,網絡給你提供了海量的教育信息,想看什么,只需輸入關鍵字“GOOGLE”或“百度”一下,無數相關信息便蜂擁而至。安坐家中,亦可輕松鏈接世界。

  八、教育博客——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捷徑

   “檢討過去,把握現實,創造未來“是陶行知的警句名言。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了解前沿動態,富有創新精神是其重要的素質。博客,自誕生之日起,就贏得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它不僅具備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聯系,也具備了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意義。

  農村老師可以利用博客系統的寫錄、分類、更新、下載、互動、鏈接、搜索等功能,用來記錄和發布個人的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精選和積累信息資源。博客為農村教師獲得專業化引領搭建了一個廣闊綠色通道。借助博客,教師可以足不出戶地走進優秀教師、教育專家的講座和課堂,可以通過自己的博客站點與優秀教師、教育專家零距離的對話,實現與名家大師們進行心靈與心靈的交流、交融與碰撞,得到專家的指導和同行的建議,從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引領。教師可以從教學隨筆的一個個片斷中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在不斷地積累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時時展現教育人生。

  九、學習共同體——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沃土

  陶先生說,“自己要說話,也讓別人說話,最好是大家商量。自己要做事,也讓別人做事,最好是大家合作。自己要長進,也讓別人長進,最好是大家共同長進。”由此可見,陶先生十分強調教師之間情相通、心相融,十分注重同事之間的彼此平等。新時代賦予了教師團隊新的內涵,教師是學習共同體,教師成長歷程是同事之間共同探究,取得共識、共享、共進的過程。先生認為,“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學校是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場所,“合作”與“共享”是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教師學習共同體激發教師主體生長性,提升教師的實踐性智慧,提高教師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也使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工作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與光彩。

  十、教師發展學校——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的搖籃

  陶行知深信“一個國家的教育,無論在制度上、內容上、方法上,不應該常靠著稗販和因襲,而應該準照那國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謀適合、謀創造”,“夫教育之真理無窮,能發明則常新,不能發明之則舊。”

  教師發展學校是在重新理解教育過程中,對教師教育改革與基礎教育發展在思想與實踐上的新探索,是教育專業化、終身化和一體化的新途徑。基于教師發展學校這個嶄新的平臺,農村教師按照課程方案的要求,通過聆聽專家講座、閱讀人文經典,研討教育家的成長歷程;拓展專業視野,感悟教師生命的價值和歷史責任;通過讀書筆記、科研沙龍、與專家座談,釋疑解惑,碰撞出新的思想和智慧,規劃教育生涯;通過開設研究課、觀摩課,把新課改、新課程的理念運用于課堂;反思已有的經驗,追求有效教學;通過課題研究,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逐漸成為科研型、學者型、智慧型教師。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的手里操縱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真理,穿透歲月的迷霧永遠給人以啟迪和指引。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專業化成長則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同時,教師專業化成長也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時代要求,沒有與時俱進、與日俱新的自我發展就必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適應不了現代化教育的要求,也就無法履行黨和國家賦予教師的使命。因而,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

  (作者系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如皋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南通市學科帶頭人,南通市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本文為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十二五”規劃課題 “行知教育思想觀照下的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龙州县| 锦州市| 那曲县| 图片| 松滋市| 民权县| 比如县| 韩城市| 新巴尔虎左旗| 同心县| 闻喜县| 黄石市| 怀化市| 土默特右旗| 英德市| 永兴县| 永德县| 京山县| 长兴县| 神农架林区| 云阳县| 临沭县| 玉山县| 崇信县| 黔江区| 玉树县| 博乐市| 芜湖市| 黄山市| 元阳县| 重庆市| 玉林市| 龙岩市| 独山县| 龙胜| 博客| 吴堡县| 南平市| 腾冲县| 醴陵市|